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工会新闻

工会新闻

首页 > 工会新闻 > 正文

学习党史 凝聚力量

发布者:彭芳  时间:2021-04-26 19:01:26  浏览:


—— 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姚卿善老师讲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题党课

 

4月26日下午,工会、离退休人员服务处特邀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姚卿善老师,为工会、离退休人员服务处全处人员、离退处各党支部支委讲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题党课。党课由离退处党委书记陈青平主持。




 

姚卿善老师通过对国民党内部的局限、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内因进行分析,明确指出了国民党的局限恰是共产党人的优势:即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各方力量、坚定的革命性——岿然不动的砥柱石、彻底的人民性——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的创造性。从理论上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在陕北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在讲述中,姚卿善老师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细节,条分缕析地阐析了复杂的道理。为了揭示共产党人在偏僻的延安迅速成为凝聚各方力量尤其是知识青年的中心的历史事实,他谈到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到访延安后的观感,陈老先生一声真诚的评价“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道出了华夏儿女对于中国未来可期的欣喜及对共产党人的充分肯定。

讲到延安何以能吸引大量知识青年到来?姚卿善老师分析了延安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他引用了毛泽东在1940年《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讲演,毛泽东说延安有“十个没有”:即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十个没有”是延安的朴素清廉昂扬的社会风尚的真实写照,是吸引各界人士的主要原因。任弼时1943年12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指出,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占了70%,初中约为30%。这些奔赴延安的有志青年,大都家境殷实,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些甚至是“大家闺秀”和“豪门公子”,在当时可以预期美好的“个人前程”。还有一部分人更为特殊,是不远万里归国抗日的爱国华侨青年。延安,没有官僚作风,没有不良风气,有的是理想,有的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延安就像磁石一样把许多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吸引过来。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工会、离退休人员服务处教职工在学习党史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历史定力。党史的学习引起了大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有准确的定位和认识同志们决心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勇争先、敢担当、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