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工)代会

教(工)代会

首页 > 教(工)代会 > 正文

聚焦一流 提升质量 加快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交通大学

发布者:  时间:2018-04-16 00:00:00  浏览:


 ——在华东交通大学七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上的报告

校长  罗玉峰

201841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江西实施教育强省战略为契机,坚持不懈地以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区域、行业一流大学创建,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交通大学”而不懈奋斗。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2017年,是学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年”。一年来,全校上下围绕“深改革、建‘特区’,上水平、谋突破”,推动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第一,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在评估整改上,实施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将专家进校考察反馈和自评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细化分解为了13个方面、49条整改措施,并逐一明确了时间节点、责任单位。

二是在学分制改革上,修订了“1+4+N”系列学生管理文件,自主研发了教学工作管理系统,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8门,引进国内优质通识类在线开放课程500余门次,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在专业建设上,16个专业参加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取得了7个第一、5个第二、2个第三的好成绩;对9个专业进行奖励,对2个专业的招生计划进行削减,对1个专业给予撤销。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顺利通过专家进校考察,3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获批受理。江西省优势、特色专业遴选工作稳步推进。

是在创新创业上成为了全省唯一一家获得“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3项殊荣的高校,也是全省唯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研究分会理事单位腾杰工作室获评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在江西省“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实现一系列突破。科技园通过了7个平台(基地)的认定,并成为全省具备科技部“火炬计划”四项全能的两所高校之一。

五是在教育研究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省级教规课题、省级研究生层次教改课题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立项数,均列全省高校第一;省级本科层次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研究生层次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创历史新高;省级本科层次教改课题立项数位列全省高校前三。

是在人才培养上,中国铁路总公司陆东福总经理、詹天佑基金会蔡庆华理事长分别回信2013级“詹天佑班”全体学生,充分肯定我校“詹天佑班”的人才培养工作。国防生连续3年在陆军总部组织的毕业生军政基础素质考核中位居战区第一。取得了全国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等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1名同学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首届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并连续2年获全国“优秀组织奖”1名同学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总决赛亚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130余人次。

第二,学科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在学科建设上,3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获批层次、数量、经费均列全省前三。完成了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做好了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宝塔”学科的自评自查工作。

二是在科研工作上,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获批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新增2个省级研究平台;获批国家级项目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质量、经费和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均创学校历史新高。学报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的排名较上年前进了11位。

三是在成果转化上,出台了《高水平智库建设行动计划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10个项目获评首批“天佑培育计划”项目;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入选CTTI来源智库百强。横向课题立项280项,多篇对策建议得到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第三,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在人才工作上,产生了学校首位“国家杰青”和首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省部级以上层次专家20余人次。教师博士化率达到45.1%,较2012年提高了23%,主流学科博士化率达到了60%

二是在师资培育上,选派教师到国内外深造、挂职80余人次。举办了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等各类培训,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三是在评聘改革上,按照“分类管理、能上能下”的原则,提高了职称评聘和岗位聘用的“门槛”标准,不仅有303人、占23.7%的教师等级晋升(其中,32人一跃晋升两档,26人通过“绿色通道”获得晋升),更是在学校历史上首次有110人、占8.6%的教师等级下降进一步激励了全校上下主动担当、争先冒尖。

第四,开放格局不断拓展

一是在合作共建上,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主要领导已分别审签同意共建我校。新增了赣江新区等多个战略合作伙伴,推动了与中车株机首批24项课题等一批项目的“落地”。中铁国际班签约人数位居中国中铁合作高校首位。继续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全年上缴学校净利润983万元。

二是在国际交流上,出台了《学生国际交流奖学金资助与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与6所国外大学新签订合作协议,与俄罗斯伊尔库兹克国立交通大学签署了共建中俄高速铁路研究院的合作协议;国(境)外交流学生数、招收留学生数较上一年度增长均超过50%;举办了6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学术话语权日益提升。

三是在校友工作上,召开了第四届全国校友工作年会,完成了6个地方校友会的换届工作,成立了东莞校友会和广东省校友会。出台了《荣誉校友认定及表彰办法》,并授予了第一批“荣誉校友”称号。

四是在社会捐赠上,出台了教育发展基金会资金管理使用细则》;获得300余万元教学办公设备捐赠、300万元西大门建设捐款,以及校友捐赠的2017年伦敦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金牌1枚和教练员奖牌1枚;全年争取各类政府资金支持11500万元,教育基金会累计获社会捐赠(物资)收入6900万元。

第五,学校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在依法治校上,胜利召开了七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对提案办理实行“三公开”,对各代表团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网上公布落实情况。积极组织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等系列活动,并成为唯一获“保密法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的省属高校。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校院两级管理,对学院进行了严格考核并实行了奖惩,进一步激发了学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在党建思政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三礼”“五微”为代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守“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切实做好了统战、群团工作。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渐形成。1人荣获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取得我省历史最好成绩。干部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平稳有序,实现了干部换届与工作开展的齐头并进。“互联网+督办”智能信息系统入选全省高校唯一一个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三是在校园建设上,印发了《“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15年获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的单位,先后获评“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高校”“全省节能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四是在基建工程上,新建的60间智慧教室、230间智能云多媒体教室、500座多功能语音室投入使用;完成了电力扩容工程,对具备条件的宿舍楼安装了空调、引进了热水;北区图书馆通过验收,31号基础实验楼、25号教学楼、48号学生公寓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资产管理系统上线,资产设备使用管理效益明显提升。

五是在民生实事上,全额发放了综治奖、节能奖和文明奖奖金,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人均收入较上一年增长了10%以上,专项奖学金奖励标准和人数均提高至原来的4倍;做好了提高长寿津贴、为学校首位百岁老人过生日、援建定点帮扶村等一系列民生实事;附属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第六,社会声誉节节攀升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肯定。国防生培养工作得到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高度肯定;时任省委书记和省长分别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期间来校视察指导,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和进位赶超的发展态势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可。4个省份本科批次合并外,26个省份中有25个参加一本招生,并实现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研究生招生计划首次突破千人,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较上年增长58.1%。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研究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规模以上省内高校中稳居前二。

三是重要媒体持续关注。“向快乐出发”“大学是一场修炼”等系列宣传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媒体播发通稿50余篇。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学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的凝心聚力,得益于全校上下对“求真务实”优良传统的大力弘扬,得益于对“深改革、建‘特区’,上水平、谋突破”年度主题的全面实施,得益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以及全体交大人的同舟共济、努力奋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默默奉献的全校广大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

安不忘危,喜不忘忧。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正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校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四个待提升”,即国字号人才和高水平博士的数量依然有待提升,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的数量与质量依然有待提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科技奖的数量依然有待提升,对地方与行业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依然有待提升。这些差距和不足,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努力的重点方向。

二、2018年工作展望

2018年,是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年”。我们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速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为引领,以推进专业综合评价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建好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依托,以落实路地共建为契机,以改革绩效工资为动力,以产出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室、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等大奖项、大项目、大团队为目标,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第一,教育教学要有新成果

一是在专业建设上,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入选优势和特色专业数量进入全省高校第一方阵。认真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确保全校1/2以上的专业进入全省高校前三。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测控技术与仪器等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本科教学项目取得新突破。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教师评学制度,自主建设7门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实验室管理。

二是在学生培养上,加大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拓展优化场地环境,适时甄选优质团队入驻;对“1+4”导师制团队建设进行验收;在“互联网+”“创青春”等重大赛事的获奖层次和数量上实现新突破。将“三礼”教育日常化,不断弘扬“爱国尊师孝亲”主旋律;继续办好“三耀”典礼,营造向上、向善、向学氛围;强化精准资助,持续开展“暖心工程”,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和教育。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实现零的突破,入选硕士优秀论文20篇以上,获批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专项资金项目30项以上,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成绩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第二,学科科研要有新突破

一是在学科建设上,突出一流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出台《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运用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加强学科建设过程管理,建立年度跟踪报告、排名制度,完成学位点动态调整,做好学位点“合格评估”自评工作。

二是在科研工作上,发挥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对高层次科研人才和高质量科研项目的培育作用,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不断优化科研工作环境,在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重点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数量保持省内高校领先,力争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以上。扎实推进高水平智库建设行动,获批1个及以上省级重点智库,确保研究成果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8次以上。

第三,人才工作要有新成效

一是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完成新一轮绩效工资改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不断激励争先冒尖。实施科研、教学团队PI制。探索建立博士后工作机制,改革博士后资助奖励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制定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做好学院考核,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军民融合”工作。

二是在优秀人才引育上,加大一流学科建设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充分挖掘现有师资潜能,落实《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引进培养博士不低于80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50%,一流学科在高端人才引育上要有重大突破,“三类经历”教师比例达到23%,其中1年及以上海外经历教师(含外聘教师)比例达到10%打造5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团队

第四,开放办学要有新局面

一是在省部共建上,全面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我校工作,持续推进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共建我校。落实推进国家铁路局、吉安市与我校联合筹建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争取外界支持,确保办学经费增长10%以上

二是在国际交流上,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和孔子学院(课堂)建设工作;本科生赴海外访学人数比例达到0.6%;研究生赴海(境)外研修、参加学术活动人数比例达到1.8%;招收海(境)外留学生人数150人以上,其中,力争在3个省一流学科中招收海外高水平博士、博士后来校留学

三是在服务地方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与赣州、赣江新区的战略合作,实现横向课题数量持续提升,科研经费总额突破1亿元。制订出台《推进成果转化、加强对外合作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全面推广对外合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突破,力争全面覆盖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基地);参加高规格科技成果推广(展会)2次以上,逐步介入国际间技术转移活动。

,学校声誉要有新提升

一是在社会认可上,确保硕、本、专生源质量稳居全省前三,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全省第一,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全省前二

二是在媒体关注上,举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五年来成就展,分别选树1—2名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教师、学生典型,国家级媒体刊发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稿件43篇以上。

,校园建设要有新面貌

一是在校园治理上,优化网上督办系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职工福利发放标准并改革发放办法,办好系列民生暖心事;深入打造平安校园,持续创建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深入打造文明校园,加强学生宿舍文明建设,持续创建全省文明单位;深入打造美丽校园,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创建全省节能先进单位。

二是在党建思政上,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做好新提任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五微”活动,打造1个以上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支持党外人士、群团组织工作,全面推进共青团、学生会改革。

是在工程建设上,保质保量按时推进31号基础实验楼、25号教学楼、48号学生公寓、北区第二学生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按时开放北区图书馆,完成南区社团活动用房、学生活动用房改造、车队办公用房迁移等项目;积极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25号教学楼129间智慧教室建设。做好科研设备三年规划,完善资产管理系统。

各位代表、同志们:光荣属于过去,奋斗创造未来。世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就必须奋斗。让我们矢志不渝的担当众志成城的信念、为人师表的情怀、脚踏实地的作风,坚持不懈地以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引领区域、行业一流大学创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交通大学,为实现“百年交大梦”奋勇前行